顯示具有 Blulu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Blulu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這年頭如果還有人要做審議的網路資訊工具

因為開發《動民主》和《Blulu》的緣故,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人問我在網路上做審議的月經問題。每次遇到就在想,我之前那些投影片跟心得文,是不是寫太爛,才會讓人讀完後嘴巴說很受用,但身體跑來問問題 www

去年寫這篇《開放政府觀察報告大亂鬥》,結果,各界專業人士公認的超強 PM bob 看完後...
你文裡還是只有寫到「架構怪」但沒有真的寫出哪裡怪啊 XDDDD

原臉書討論串

奔潰!文筆差到連柏強大人都看不懂!

後來想想,如果是報告大亂鬥這種評論文,講到缺點的時候刻意淡化負面的部分,以為讀者可以馬上吸收背景知識腦補出我的內心真意,就很容易看不懂。如果是動民主那種經驗分享型心得文,或 Blulu 之類的科普圖解,那讀者本身要在巷子內、已經有一定的背景知識,才能心領神會,不然立足點落差太大,看了跟沒看也差不多。

心領神會的人,吸收完就自己去活用了,也不會來問我。於是乎,會淪落到跑來問我問題的,自然就是有看沒有懂的苦主了。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Blulu Metrics 作者聲明:我們並未參與 OCF 的《開放政府觀察報告》

由於 OCF 《開放政府觀察報告 Taiwan Open Government Report》的參與章節中使用了 Blulu 模型(再次感謝賞識),這幾天報告正式發表後,引起了熱烈討論,所以還是發個聲明,好好澄清一下 XD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Blulu 量表(x) 模型(o) Gamma 版常見問答集(二)量表能否套用在技術社群的治理上?


同樣是臉書 comment 複製貼上~

問題:


最近 CodeTengu 碼天狗 issue 99 中提到了社群發展的困境「是結婚的結婚生小孩的生小孩出國的出國開公司的開公司」... 關於技術社群的治理與發展模式,Blulu 也可以套用嗎?

回答:


技術社群的治理跟國家的治理,最根本性的差異,在於強制性。在技術社群裡面,做選擇的門檻是很低的,大家合則來不合則去,可以參與,可以不參與,可以換個社群參與,違反社群守則頂多被公幹,臉皮厚一點人家也拿你沒輒。但在國家裡面,做選擇的門檻(搬家、換國籍)很高不用說,且無法選擇不參與,因為國家有對你採取暴力的權力,當你的不參與(不繳稅、不登記公司... etc.)或我行我素違反了國家法律,會有警察上門來抓人、會被關、會被罰錢、或者更嚴重的時候會被合法地殺死。


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Blulu 量表(x) 模型(o) Gamma 版常見問答集(一)生命力新聞採訪共筆

Blulu 量表家族的官網簡介,非常令人看不懂,但我有在反省

三個月前 Blulu Gamma 演講 完,兩位生命力新聞的優秀記者王林曄、張然提出了好幾個一針見血的問題,當時我把回答先寫在共筆上,但想說顧一下情面沒有公開發表。結果這段時間有人問我問題的時候,常要私下塞共筆連結給人家,實在有點麻煩 :Q

現在既然鋒頭過了,應該不太會拉到仇恨(?)就把共筆內容貼出來,給對開放政府和公民參與有興趣的人參考。由於裡面有不少個人主觀看法,因此本文採用 CC BY-ND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授權。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演講紀錄: Blulu Gamma @ 民主深化在台灣

演講錄影:

投影片:

上禮拜 Blulu 量表 Gamma 版釋出,這一個多月來寫歌做動畫寫網站做印務,堪稱用盡畢生雜學(編輯者 梗 XD)抱著一種做完這次就要告別公民運動的心態在投入。原本好不容易講完,想說要來準備找 F2E 工作了,結果五天過去,講稿的校對跟翻譯才弄到第 87 張投影片(總共 149 張),官網還沒更新,電動也還沒打 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