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專案管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專案管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Web Front-End 菜鳥心得:用 Cypress 寫人生中第一個測試

目前作法 1. 挑選變化型最多(aka 人工測起來最麻煩)的 component 做自動化測試 2. 以撰寫規格書大綱的原則來替 test cases 分類與下標 3. 套用 Clean Code 第三章的原則自訂 functions 來處理同一參數的不同變化型 4. 用設定檔和自訂的 functions 開啟 / 關閉測試行程中的 screenshot 動作

之前上了 Testing JavaScript with Kent C. Dodds 課程後,開始替公司產品前端撰寫 end to end 測試,使用課程中介紹的 Cypress 這套工具。目前為止做了兩個 component 的自動化測試,這兩個 component 的性質分別是導覽精靈以及對話視窗。使用感想如下: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Web Front-End 菜鳥心得:安排自己的工作時程

我犯的錯誤:1. 沒有把國定假日考慮進來,簡直整死自己 2. 沒有詳細分析導致漏掉一個大功能沒算進來,簡直整死自己 3. 連續排滿四個月沒有中場休息時間,簡直整死自己 4. 以為設計工時只要用產品頁面的數量來估算,簡直整死自己 5. 以為程式複雜度跟專案規模之間只是單純的正比關係,簡直整死自己

最近幾個月重做了公司產品的前端,不算太複雜,是一隻菜鳥勉強可以獨力完成的規模。開發時程是去年的我訂的,後來有微幅變更兩次,總之最後是從 9/24 做到 1/20,總共 17 週。

前半段 UI / UX 原以為已經爛熟,結果花了快兩倍時間。後半段程式開發已經多排了一倍的時間當緩衝,結果不僅緩衝用光光、規格打折扣、還開 turbo 拿肝換,到最後關頭才追上。前陣子趕工趕得快吐血,一邊寫 code 一邊心裡狂幹譙去年的自己,超想坐時光機回去打他啦 (/‵Д′)/~ ╧╧

理論 vs 現實


這張圖的左邊,是最初的時程預估,右邊則是實際的工作記錄。黃底的那幾週,工時還算正常但有負荷過重的主觀感受;紅底的那幾週,則是毫無疑問的過勞。


算一算,原本預估 4 週設計 5 週程式,穿插 4 週的休息緩衝;實際上則是 6 週設計 10 週程式,而且如果把紅色的加班工時攤開來看,其實程式需要 12 週。然後我沒寫測試,所以如果要包含測試的話,應該至少要再乘以二之類的吧 😅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經驗分享:從 OCF 官網改版看 PM 的工作流程(一)

之前 OCF 官網改版 完,想說既然 所有文件都放上網站 了,以後有人想做類似的案子又不知道從哪下手的話,可以直接丟連結。結果,上個月好友接到任務要改版公司官網,討論幾句後,才發現我想跟她說的事情,竟然都不在文件裡 o_O

OCF 官網的維護用交接文件

仔細想想,網站開發專案的生命週期中,有分析、規劃、實做、維護四個階段,而 OCF 官網的文件,是為了維護階段而設計的,主要用途是讓接手的人知道怎麼在現有的架構下做調整。但今天好友要做的事情,是從零開始推展專案,因此她要參考的就不是維護階段用的文件,而是前面的分析、規劃階段的文件。

為了避免重複作答,本文整理我們的會議內容,用 OCF 官網當例子說明身為網站改版專案的 PM 要做什麼、怎麼開始。這裡的 PM 指的是 product manager + project manager 總之就是萬屎歸宗的坑主,因為主要是講分析跟規劃階段的事情,所以底下提到的 PM 工作內容,會偏向 product manager 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