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課堂筆記】鄭國威:公民媒體導論–介紹全球之聲與 PanSci 泛科學 2011/10/26 Wed. 朝陽科技大學


【課堂筆記噗】

鄭國威:公民媒體導論–介紹全球之聲與PanSci泛科學
2011-10-26 Wed. 朝陽科技大學

本系列課程:http://penguin.im.cyut.edu.tw/dokuwiki/u:ckhung:11:itsd:topics
本次教材 doc 檔案下載:http://dl.dropbox.com/u/18287982/1.doc
本次課程投影片:不是藍海 而是補破網

16:30 同學陸陸續續的抵達教室
16:37 洪朝貴老師開始介紹 Portnoy
16:39 Portnoy 開始上課

(挖,好穩重唷... 我好慚愧囧~~)

16:40 自我介紹 - 任職於數位文化協會,主要的工作是「做網站」,不過不是做漂亮的網站,是打造品牌。(嗯嗯嗯,我有見識到!XD)

16:42 今天的主題是公民媒體,公民媒體是什麼呢?鄭老師要抽問同學... (好緊張,我不想被抽問)

問:什麼是公民?
答一:國家的人民。(冷)
答二:受國家保護的人民 ...
答三:在 blahblah 之下的 blahblah...
答四:...

16:45 老師解答:學者派的說法會著重在權利義務上面,但是我的定義很簡單:公民就是關心公眾事務的人。

16:46 老師問:什麼是媒體?
答一:透過一個平台表達blahblah... 大眾...
答二:類似電視網路或廣播之類的...

16:48 問:認為這張海報是媒體的舉手~(大家都舉手惹)

媒體的定義很廣泛,商朝的時候用龜殼和獸骨... 那也叫做媒體 >o< 媒體的型態是很多元的...

認為這張桌子是媒體的請舉手?(沒有人)
認為不是的請舉手?(也沒有人)XDD

(前排的同學被抓起來問問題惹,好險今天我坐最後面哈哈)

學者認為,任何東西都是媒體,因為,他光是存在,就在傳達一種意義,能夠傳遞意義的東西,都是媒體。所以,桌子是媒體,牆壁是媒體,什麼都是媒體... 所以我們念媒體的人就會很累。(真的,我聽了都覺得累,囧~)

16:53 何謂公民媒體?

一、任何人都是媒體,人人都是傳播者。沒有受眾的觀念。

過去的傳播學研究的是 media→audience 的過程,但是,其實所有的 audience 都可以傳播給其他的 audience,到了很後來,傳播媒體才發現這件事情,才出現一些小團體傳播之類的學門。而 audience 又可以回過頭來影響 media ,於是錯綜複雜的傳播網路形成了。這才是真正的媒體的生態。

二、把公眾事務透過個人的視角,把訊息傳遞出去,不求客觀中立。

因為,媒體其實很難客觀中立,因為每個人都有偏見。過去的媒體總是追求客觀中立,但是,事實上只是用中立的詞彙包裝偏見而已,這樣的假中立現象,更令人擔心。

三、LIQUID

1.記者就是總編輯,沒有所謂的編輯台,沒有所謂傳統媒體的階級系統。

2.具有雙向溝通的能力。過去傳統媒體如果敘述偏誤,只能寫一封誠懇的信去拜託他們更正,但是,如果媒體不鳥你,在公眾可搜尋到的場域你就永遠被貼上媒體敘述的標籤了。但是,透過網路,可以自己發聲、反駁。

3.許多報導在組織內部會被河蟹,但是以個人的立場去報導,就不會遇到被老闆高層施壓的問題。另外Question則是所有的訊息都需要質疑。

4.賓拉登被捕的第一手消息是住在附近的部落客發表的。另外Unique意思是個人用獨特的視角去看媒體。

17:07 老師拿新聞來舉例,問:最近有什麼有趣的新聞?(有人答金鐘獎)最後選了泰國淹水的訊息。

從媒體的報導的角度,可以看見所謂的框架,不外乎是從這幾種視角切入:
* 觀光旅遊角度
* 經濟角度、產業 - 硬體製造業的工廠淹水
* 政治八卦角度 - 貧富差距與階級對立,女總理穿名牌去救災。或是紅衫軍、政治對立角度。

但是,公民媒體要有自己的視角,關懷弱勢的視角,例如,在台灣的泰國人如何看待泰國的水災?這就是主流媒體不會去挖掘的視角。

為什麼媒體總是那幾個角度?因為,台灣的媒體其實沒有國際新聞,在國際新聞這方面,都是依照 CNN、BBC 的視角去走,別人是什麼觀點,他們就是什麼觀點。

5.媒體就是我,不用羞於以個人的角度去表達見解。

6.數位化、收集多元意見,像是個主持人,在主持一則新聞,這則新聞是一串持續的對話延伸,而不是發出去就沒事了。

四、國外有非常成功的公民新聞網站,流量足以挑戰傳統媒體,例如,XXX 郵報(名字聽不清楚囧~),其他還有 engadget 等。

17:15 在台灣,公民媒體雖然影響力仍沒有超越主流媒體,但是,對主流媒體是刺激。

五、新聞不再是單方面的傳播,而是一段 conversation。

六、公民新聞的品質如何保證?新聞最重要的是公信力、可信度。重點是,個人要去判斷媒體的公信力和可信度,被騙一次兩次以後就會慢慢覺醒。

當公民媒體一個一個冒出來,大家在問公民媒體何以為繼,主流媒體一間又一間的倒閉。因為,公民媒體省去很多繁文縟節,雖然沒有SNG,但成本也比較低,沒有蓋電視台的成本,一旦無法繼續有馬上有人可以遞補,所以反而更容易持續。

大眾媒體的問題在於不知道受眾在哪裡,只能用一個很粗糙的假設設定。但是,現在的生活型態跟電視頻道預設設定的生活型態已經完全不同了。重點不是能否傳遞給每一個人,而是能否把訊息傳遞給想要傳遞的對象。最有效率的傳遞方式是病毒式的,從節點再度傳播出去。

17:22 公民媒體的歷史

1.公民媒體的詞彙出現在... (我出生的那一年 XD)
推動者認為,記者不要像是掛在牆上的蒼蠅,當時,有一波的公民媒體力量出現,但是很快的被商業力量給收購,後來台灣的媒體形式仿照了美國的形式,而非歐洲。

2.之前的辛亥革命,靠的是報紙、演說、小手冊去傳播,吸收所謂的恐怖份子加入。當要行動的時候,就需要媒體。埃及的革命靠 facebook 和 twitter 傳遞。其實,報紙、新聞的初衷,就是很主觀的,就是為了行動,為了達到目的而辦的。但是,當商業勢力介入,為了要讓不同的派別都買帳,開始變的中立。到現在,中立路線行不通了,於是又開始偏藍偏綠,不過就是沒有偏人民。

3.所謂的媒體素養,一言以蔽之,是有能力去批判性的解讀我所接收到的媒體訊息。不要全盤相信,而能夠從別的管道去驗證、去解讀。(老師馬上拿起一份手邊的報紙舉例,一則胡志強OOXX的新聞)(舉了許多批判性思考的示範思路給同學參考)

不過,媒體素養的學程中沒有教「當自己成為媒體的時候,該如何去設計訊息」這樣的事情。(舉了按讚被告的例子)(昨天老師被記者打電話來詢問意見囧~)總之,這就是媒體素養的極限。

4.閱聽人自己變成了表演者。 5. 跳過。

6.網路的特性,不再需要駐外記者、不再需要SNG車、只要透過當地的blogger。

最早的公民媒體是南方電子報,是高雄的醫學系博士生陳豐偉創辦,雖然現在影響力已經很小了。最持久的公民媒體就是「苦勞網(勞工議題)」和「環境資訊中心(環境議題)」。

公民媒體的轉捩點在於 blog 興起,架站的門檻大大降低,於是公民媒體的網站也跟著爆發。後來 2008 由於社群網站(facebook)爆炸性成長,blog 有點式微,然而 facebook 上的訊息比 blog 又更豐富。

現在正在經歷的第三個轉捩點是?(沒有人答的出來)是行動裝置的出現,智慧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像是 GPS 、氣壓、傾斜度、語音、羅盤、溫度、音量測量... 可以完全監控身邊的所有資訊,這些資訊,都會變成可以傳播的訊息的一部份。我們已經人機合體惹。

17:38 全球之聲

兩位全球之聲的創辦人在 TED 的演講:如何串連全球各地的公民媒體、網路的言論自由,如何不因政府或商業力量而屈服。

影片一:TED - Ethan Zuckerman:聆聽全球之聲
影片二:TED - Rebecca Mackinnon:收回網路使用自主權

18:14 泛科學 PanSci

從去年 10 月開始,用 WordPress Groups 打造的。目前 4400+ 讀者。簡介一些有趣的 PanSci 文章。(講到看女生胸部的可以延壽的新聞大家都醒了)

18:20 鐘聲響(很神奇的是,教室裡的人數又增加了!)

18:22 其他的下禮拜再討論,下課!


--
本文剪輯自 Google Plus。原噗:
https://plus.google.com/u/0/110174937980629662857/posts/AKiHAh6mbA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