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成果發表:簡單 3 步驟,跨界人不再惹惱隊友

出社會後一直在不同領域間漂泊,結果樣樣通樣樣鬆,唯一擅長的領域,就是跨領域 XD 不過也因為這個緣故,看不同領域的人互動,常常可以同時體會雙方各自的觀點和盲點,別有一番樂趣,尤其是在看人吵架的時候(欸

大概 318 開始,開源碼社群不少人跨出資訊領域,有時也遇到水土不服的現象。去年 ipa 抓我去做 Blupa 量表,探討什麼專案適合 g0v 開源協作模式、什麼專案不適合。一年過去,覺得除了專案適合用什麼模式進行以外,人之間適合用什麼方式互動,好像也是個問題。幾個案例看下來,深深覺得...
覺得跨領域時代就是互相傷害的時代,畢竟不懂就不知道珍惜,常常看到在 A 領域嗆麻瓜「很簡單你來做」的專家到了 B 領域以後自己也幹出一些會被專家嗆的麻瓜行為。

原推文

我自己就幹了很多次,先在這邊深切地懺悔(南太

如同前篇 探討政府網站發包程序的文章 的概念,大部分蠢事之所以發生,不是不為,而是不能。在別人專業領域講幹話的人,通常不是故意要傷害對方,而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在講幹話。這幾天剛好聽 Max 老師 提到資訊架構這門專業很沒存在感、以及另一位 口譯大大 被人嘲笑要被機器取代的事情,不禁回想起過去觀察到的各種互相傷害的軼事,仔細想想,接下來的時代幾乎可說是跨領域的時代了,為了人類的和平以及各界專業人士的血壓,不妨來做個防止大家互相傷害的小工具,以後幫別人跨界牽線前,先丟給雙方看,應該可以省下不少搓湯圓的力氣吧 lol

以下內容連同本文以 CC BY 4.0 授權釋出,請直接點圖進入相簿模式觀賞~

~簡單 3 步驟~ 跨界人不再惹惱隊友
ETBlue v20171030 CC BY 4.0



Step 1 確認正在討論的東西是不是專業
我很擅長嗎?
我是專家嗎?
我特別笨嗎?
大部分人會嗎?

Step 2 確認自己是否進入危險區
這是專業 + 我不是專家 = 危險!

Step 3 進入危險區,請參考以下求生指南 (1)
這應該不難吧(X)
你覺得這能做嗎?要花多少時間?(O)

Step 3 進入危險區,請參考以下求生指南 (2)
我以前也做過類似的東西(X)
我的瞭解僅限於遠古時代的某次經驗(O)

Step 3 進入危險區,請參考以下求生指南 (3)
這種雜事找個助理來弄就好(X)
這種職缺該叫什麼?行情價多少?(O)

Step 3 進入危險區,請參考以下求生指南 (4)
我手邊有個坑很適合你(X)
挖坑時該注意什麼?怎樣的坑你願意跳?(O)

Step 3 進入危險區,請參考以下求生指南 (5) * 靈感來源
不就只是OOO(打幾行字 / 拉幾條線 / 某種肉眼可見的動作)而已嗎?(X)
這個專業領域有哪些門檻?(O)

Step 3 進入危險區,請參考以下求生指南 (6) * 靈感來源
這將來可以用OOO(某種資訊工具)取代(X)
裡面有哪些環節可以用OOO輔助嗎?(O)

Step 3 進入危險區,請參考以下求生指南 (7) * 靈感來源
這問題可以用OOO(某種自己擅長的作法)解決(X)
這問題之前別人試過哪些方法解決?(O)

Step 3 進入危險區,請參考以下求生指南 (8) * 靈感來源
我請你吃頓飯(X)
請問報價怎麼算?(O)

如果有想到新的求生指南,會在本文繼續更新 XD

死黨看到以後說:「這根本是幹話大全,教你一句話惹毛隊友!」... 故事告訴我們,每個工具都是雙面刃,同樣的工具到不同人手上就會有不同用法,這些使用者的創意,往往是製作工具的人始料未及的 = ="

米奧大人跟 Max 老師則是在看到的第一時間不約而同想到,一定會有鍵盤專家認為自己是專家 & 一定會有不知道水深的人認為自己很擅長 w 我目前想到的輔助方式,大概就是用「我能不能靠這個去開課教別人」來判斷吧?在知識跟技術成熟化的過程中,許多原本隨便弄一弄就好的環節,往往會自己發展成一門專業,因此專業的標準總是一直在變動。當所有人都不會,會一點點的人就是專業,當所有人都很會,同樣很會的人就不算專業。總之,達到專業水準的一定是少數人,跟多數人之間也必然存在足以形成師生關係的資訊不對等,用能否教別人來判斷的話,除了真的無可救藥、自戀到平行宇宙去的白目人以外,對一般人來說應該算是不難應用的作法吧?

至於為什麼只要「我是專家」就全部 safe 呢?其實同一句話由不同人來說,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往往由業界的人說,是自我省思,由客戶或外行人來指指點點,就變成是講幹話了。這是因為,會惹惱隊友的並不是句子本身,而是背後暗示的立場。大部分的情況,當客戶輕視你的專業,接踵而來的就是殺價、凹追加、任意指揮、甚至拖欠款項... 等各種不愉快的事情,反覆經歷過這些不愉快後,從非專業者講出口的幹話,聽起來就變成輕蔑、剝削、羞辱立場的表態了。這原理跟我們不對著猶太人說毒氣室,或者不對著特定族群說某些歧視語言一樣,之所以不說,是因為我們知道,雖然對說的人而言可能只是無心的玩笑,對聽的人而言卻是 yet another 勾起痛苦回憶的連環攻擊。

上面那些生存指南裡的建議台詞,都是站在同一個出發點:虛心求教,其實只要抓穩這個立場,講出來的話自然就不會惹惱別人。但態度跟立場比較抽象,很多時候是當事人是毫無自覺的,因此要做工具的話,與其探討態度,不如直接提出一份建議台詞,讓大家一邊講,一邊自己慢慢體會背後的框架,最後由外而內地改變潛意識中的慣性和心態。

總之,如果你時常與不同專業的人合作,也希望能相處愉快的話,上述內容就加減參考看看,如果有收集到新的幹話也歡迎投稿 XD

附帶一提,臉書朋友們有些討論,請參考 這個相簿 底下的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