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自 Facebook 活動頁面留言)
醫院評鑑的準則從 ISO9001 演變而來,這些認證的立意,都很良好,但也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ISO9001 跟醫院評鑑那八大章的條文,是很好的工具,可以幫助管理者檢視自己在內部流程上的缺點。然而,一旦要拿來認證或評鑑,為了要做給別人看、證明自己有符合標準,就得製造各種證據。
問題是,由於每個組織的流程都不一樣,所以條文只能規範「原則」,沒有規範實際作法,也不提供最佳實務。實際上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去符合條文所述的原則?這個最艱難的執行問題,並不是由了解醫院最佳實務的顧問或專家來規劃,而是丟給醫院自己想。醫院的管理部門又不了解臨床狀況,只好叫醫護人員「自己想辦法製造證據去證明自己符合條文」,要不就是「參考別家的醫護人員的作法」。
然而,SOP的規劃,以及SOP相對應的表單規劃,乃至SOP的導入、追蹤改善,其實屬於管理上的另一個專業領域,要怎樣用最精簡的流程、最不耗費資源的方式,去達到最大的品管成效?這是管理專業人士都會感到頭大的問題,因為流程跟表單,都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演變成疊床架屋的狀態,不去整理的話,就會慢慢的膨脹再膨脹,最後炸出一堆功能重複或已經不知意義為何的文件來。
總之,醫院評鑑的狀況是,把這些流程管理的專業工作,丟給臨床醫療人員悶著頭去做,想當然爾不可能做的漂亮。所謂的做不漂亮,就是流程疊床架屋、表單文件膨脹,結果就是產生大量額外的 paper work。而這些 paper work 又是第一線醫護人員要去完成的,因為,表單是流程的紀錄,而記錄必須由實際執行流程的人去製作。
繞了一大圈,最後就演變成我們看到的現狀:醫院評鑑所需的文件,多到一個變態的地步,這麼大量的文件,在日常的醫療作業過程中,是不可能產生出來的。於是,每到醫院評鑑,第一線人員就得放下照顧病人的工作,把時間投入到文件的產出,也就是「補齊」這些理論上平常就該自然產生出來的文件。
而應該是「具有管理專業」的評鑑單位醫策會,並不負責指導醫院,也不協助發展最佳實務,只是拿著那份一般醫療人員都看不懂的八大章條文,和不需捲袖子做事的評鑑委員大老們一起,對跌跌撞撞、盲目摸索評鑑規則的醫院,指指點點挑三撿四。
這些事情,如果發生在成本貴鬆鬆但是醫藥費也貴鬆鬆的美國,也許還可以「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是台灣的醫療體制,原本就已經把第一線人員壓榨到死,大家早就超過極限。這些額外的 loading,不會是醫療人員吸收,而是會轉嫁到醫療品質的減損上。偏偏這些實際上的醫療品質減損,是目前的評鑑方式所看不到的。
呃... 不小心打了這麼多,總之,其實我只是想說,基於各種考量,我非常認同且支持所謂的「米其林式醫院評鑑」,拋棄膚淺的紙上作業、像偵探般挖掘事實,才能讓評鑑回歸醫療的本質,也才能讓立意良善的評鑑制度,洗刷污名,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功效。
註:
「米其林式醫院評鑑」是由 medfront 所提出的醫院評鑑方式,精簡、有效、且可行,讓醫院評鑑回歸醫療的本質,是個人很期待能夠發展並推動的醫院評鑑方式。
「米其林式醫院評鑑」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65721486824263
----
筆者 ETBlue
曾擔任住院醫師、醫院評鑑負責人、以及基層診所的流程管理顧問。
本文同時刊載於 Facebook 之 張志華@粉絲專頁 上的問卷調查留言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home.php?sk=question&id=220323948008484&post_id=2217210945354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