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中央研究院活動中心禮堂
投影片內含中文講稿: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mBzmipPm87QcnoaQdKqhk4FBREbYIJ1011GNGt2__FQ/edit?usp=sharing
講稿
- 謝謝 johnny,接下來的題目是動民主血淚史,為什麼我放棄開發網路審議系統。投影片裡面有完整講稿,投影片網址我放在 coscup 的 hackpad 裡面,請大家連到這一軌議程的共筆就可以看到連結
- 大家好我叫ETBlue,我的ID很好記,就是對應我的中文名字這樣,所以記得B是大寫...
- 我做過的工作主要在這幾個領域,所以我看事情的角度也會比較局現在這些範圍裡面
- 今天我要講四個主題,第一是為什麼會有動民主這個專案,第二是我在參與這個專案的過程中幹了哪些蠢事,第三是我覺得網路審議未來該往哪個方向發展,第四是我有把這兩年的經驗做成一個量表,可以給其他project owner參考
- 這個量表是把一個g0v的軟體專案裡面的東西列出來。如果你我一樣是資訊麻瓜,又不小心來g0v挖坑變成project owner的話,常常會遇到的問題是因為不知道開發一個軟體產品有哪些環節,所以也不知道自己距離目標有多遠,這個表可以幫你作基本的自我撿測,等一下我會拿自己當例子做示範,底下紫色是domain knowledge,藍色是軟體開發技術,上面還有開發經驗,綠色的是時間跟意志力
Part 1
- 接下來就講第一個主題
- 為什麼會有動民主這個專案呢?
- 一開始是前年的時候,綠黨的 charles 因為想要在他們黨內導入資訊工具,就跑去研究德國海盜黨的網路審議系統。
- 那套系統叫做LiquidFeedback,為什麼叫做LQFB呢?
- 大家比較知道的民主制度有直接民主跟間接民主
- 直接民主是每次投票每個人都要親自參加,因為這樣會搞得大家很忙,所以直接民主不太能scale,只能用在比較小的團體,像是古雅典城之類的
- 第二種間接民主就是我們現在的制度,有議員跟立法委員去幫我們投票通過法案,但是他們頭的票到底是反映民意,還是反映個人利益,就很難講
- 為了解決直接民主跟間接民主各自的問題,就出現流動民主,意思是說,我可以委託別人幫我投票,但是那個人亂投票的時候,我又可以隨時把我的委任收回來,改成自己投票或委託另一個人
- 而LQFB就是實做這個LQDM概念的系統
- 後來海盜黨有Fork一套叫PRFB,基本上是一樣的東西
- 還有另一套實做流動民主概念的系統叫Adhocracy
- 剛才說綠黨的 charles 去研究了德國海盜黨以後,就開始針對流動民主這個主題辦聚會,第一次聚會是PM5架了一個Ad測試站,村長架了一個LQ測試站,demo功能給大家看看能用在什麼地方。
- adhoracy長這樣
- LQFB長這樣,後來因為村長要在g0v開一個專案玩LQFB,要替專案取個名字
- ipa就把流動式民主取了三個字出來變成專案名稱
- 這就是動民主的由來。
- 因為說要放貓圖,這是我養的第一隻貓,他叫做豬血糕,幫黑貓取名字,我聽過最優雅的是littleq的貓,叫小黑客,另外也聽過有人把黑貓叫做歐巴馬...不過總之我家的叫豬血糕
Part 2
- 那就進入第二個主題,就是我參與動民主專案的過程
- 剛才講說村長他們架了LQFB跟PRFB的測試站
- 想說要在台灣推廣這個東西,要先把他中文化,所以他們就開始翻譯PRFB,我是因為剛好有空所以被抓去幫忙翻譯。可是我一開始翻譯就卡住了,因為他的UI實在太難懂了,我根本沒辦法從他的UI猜到這個按鈕按下去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樣我怎麼知道這個按鈕上面的字要翻譯成什麼呢?就想說,好吧,不然我先來重新設計他的UI,等UI設計好以後我就可以回來翻譯了。結果一開始設計UI,又卡住,因為我不知道上面的字代表什麼意思,不知道意思的話,我怎麼知道這顆按鈕應該要擺在哪裡呢?這樣不就dead lock了嗎?嗯好吧,後來就想說,不然我先來做系統分析好了,等我就知道有哪些功能以後,就可以回來做UI,然後等我做完UI,就可以回來翻譯了。
- 這是當初的系統分析的圖解
- UI草稿
- 還有mockup。那時候我工作還是畫差畫,才剛開始學UI設計,所以只會用繪圖軟體做UI,那時候用的是號稱Adobe專門為UI設計師開發的軟體叫Adobe Fireworks,只是我剛開始用不久,Adobe就宣布他停產了...
- 總之後來mockup做到一個程度,就開始有工程師加入啦,那一年Angular很紅,所以他們救用angular做prototype,工程師加入以後就遇到一個問題,因為我出圖,他們寫code,但是我圖檔常常改來改去,他們不可能一直跟著我改來改去啊,為了跟他們協做,那時候就想說好吧,我也來學angular好了!學了很久以後...因為程度差太多,學不起來,最後這個PRFB UI改版的專案就斷頭了
- 投影片裡面有放當時的連結,有興趣可以點去看
- 以上PRFB改版這個專案,用量表來看,可以發現我除了時間以及意志力以外,其他軟體開發需要的能力幾乎都沒有,這樣量起來發現專案會斷頭也是很正常的。
- 其實剛才PRFB改版的專案會斷頭,還有另一個原因,
- 就是我們UI改版到一半的時候,村長跟PRFB的德國原廠開了一次irc線上會議,那次德國原廠的工程師說,他們要把PRFB砍掉重練,另外做一套新的。
- 為什麼要砍掉重練呢?因為PRFB的設計主要是反應剛才講的那套流動式民主的委任的機制,但是這個委任機制,跟匿名投票的機制是相衝突的,因為比方說我委託你幫我投票,那我一定要知道你投了什麼票,我才有辦法監督你。但是德國的隱私權法律很嚴格,他們又希望這個投票系統將來可以用在有法律效力的正式的投票場合,所以剛才前面講的那個看起來很潮的委任機制,要從系統裡面整個砍掉。可是因為PRFB的存在意義就是實做這個委任機制,委任砍掉以後這套系統也沒剩下多少東西了,所以也不用改版了,乾脆直接開發一套新的。entropy他們把這個新的叫做BEO。
- 當時irc紀錄在這邊,有興趣可以從投影片點過去看。
- 那時候原本想說,既然你們要做BEO,那我就等你們做完再拿來用就好啦,可是那時候就逛他們的共筆,看到BEO的mockup,第一時間覺得,這個有點像是windows檔案總管跟outlook的綜合體。看一看就開始擔心,會不會將來BEO的UI就是長這樣?
- 然後就想說好吧,不然我來做一套野生的BEO的UI好了,以後就讓他們直接拿去用。為了跟先前PRFB的UI改版做區隔,PRFB的UI叫做動民主1.0,BEO這個叫做動民主2.0。可是一開始做UI,又遇到相同的問題,就是BEO還只是概念,根本不知道裡面有什麼功能,不知道功能的話要怎麼做UI呢?我就想說好吧,不然來做個野生的BEO系統規劃好了,這樣搞不好將來可以給正版的BEO他們參考。所以又開始第二次輪迴
- 先是把他們的推薦系統的概念走過一遍
- 然後畫系統分析圖
- 然後做UI
- UI做得差不多的時候,工程師又加入啦,但工程師加入以後又遇到同一個問題,就是我出圖,他寫code,我改來改去,又不好意思要人家跟我一起改來改去... 所以為了跟工程師協做,我又再度決定要學angular,這次因為在g0v混久了有吸收到宇宙天地精華,所以終於開竅了,後來動民主2.0的mockup就不是圖檔,是網頁了,而且是用angular接firebase做的
- 這就是動民主2.0的mockup。不過只做了一點點,內頁因為功能太複雜,一直卡關,卡到最後就不了了之,所以專案最後也就斷頭了
- 用量表來看動民主2.0這個專案呢,可以發現跟先前1.0也就是PRFB改版的時候相比,只多了一格,是德國人提供的設計概念,距離目標還是很遠,所以專案會斷頭也是很正常的。
- 剛才講2.0斷頭,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大家知道去年底有選舉,所以去年年初開始,大家就在想說怎麼樣才能快點做出一些東西,可以在年底選舉的時候派上用場
- 一開始是工程師把2.0抽出核心功能,變成2.0 MVP,後來又再從MVP抽出最具體的投票功能,變成動民主0.5,
- 這是MVP的hackpad
- 這是kirby做的0.5,因為是工程師做的,所以真的有做出來,沒有斷頭 XD 有興趣可以點投影片裡面的連結去玩玩看
- 後來去年二月過年的時候因為gugod回台灣,村長就揪了一個小松,大家針對動民主做brainstorming,想找出可以實做又對年底選舉有幫助的功能,結論就是我們要做一個候選人政見問答網站,因為村長個人興趣的關係,版號就叫做1.337。
- 這是那次小松的資訊,有興趣再點進去看
- 我們下午bs完以後,傍晚的時候soidid出現,我們就很高興跟他說,ㄟ我們剛才討論說要做候選人政見問答網站blahblahblah,soidid聽了以後,就悠悠地說,嗯~~我們公司這陣子也想做類似的事情,所以我過年放假的時候就做了一個mockup,說著就掏出一個網址,就是市長給問嗎的prototype,結果市長給問嗎的功能跟動民主1.337要做的一模一樣,而且人家已經做好了
- 這是市長給問剛推出的樣子
- 現在已經改版很多了
- 那時候就想說,ㄟ既然沃草已經做了,那我們也不用1.337啦,直接去加入市長給問嗎就好了,可是畢竟那是人家商業公司的產品,不適合一開始就open source,所以就沒辦法加入,那我就想說,不然我來做個野生的市長給問嗎UI好了,這樣就算沒辦法跟soidid協做,還是可以單方面輸出一些idea給他參考。
- 所以最後還是做的1.337的mockup,叫做全民記者會,不過這個也是做完mockup以後就斷頭了
- 前面講說,工程師把動民主2.0先收斂成MVP,再收斂成0.5,還有1.337,後來我才領悟到說,動民主2.0原本的scope太大了,以一般市面上的軟體產品來看,裡面的功能都可以拆成好幾間公司來做了,專案之所以一直卡關,是因為坑挖得太大,所以才會一直填不起來。
- 後來我就知道說,與其挖一個超大型狀超完美的隕石坑然後填不起來,不如拆成好幾個小坑分開來做比較實在。
- 所以後來我就比照工程師他們的方式,把動民主2.0的功能拆出來,變成很多個獨立的app,方便其他人填坑。有興趣的也是點投影片進去看
- 用量表來看這個階段,因為比之前多學會一些網站開發的技術,所以距離目標有比較近了一點,但其實還是差很遠
- 剛才講說,把動民主2.0的隕石坑切成很多小的坑,這麼多個坑,很明顯不可能一個人填,所以就想說我應該要來幫助其他人填坑,所以有一陣子就比較把心思focus在辦動民主松。
- 但我自己很討厭參加活動也很討厭出門,辦動民主松完全不是我的強項,所以大部分都是寄生在別人的松,然後幾個人輪流揪團。一直到去年底的時候,因為大家各自忙別的事情,所以沒繼續在辦了。這幾次動民主松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專案,我有列在投影片上,有興趣的也是自己點過去看
- 用量表來看,動民主松這個階段我有比之前多了一些軟體開發的經驗,不過還是距離目標有點距離...
- 以上就是2013到14年我參與動民主專案的狀況,這兩年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我做UI的工具從adobe fireworks升級到angular接firebase了,這個叫做已知用火
- 這是我的第二隻貓咪,叫草蝦,之所以叫草蝦是因為他的顏色很像還沒煮熟的草蝦
- 這是豬血糕跟草蝦
Part 3
- 接下來講今天第三個主題,也就是網路審議的未來發展方向
- 大家知道去年三月的時候,有很多人在立法院外面露營,那時候,就有NGO在馬路上辦公民憲政會議。
- 那時候阿端他們就想說街頭審議要怎麼搭配網路工具,後來發現街頭審議完全沒辦法搭配網路工具,因為現場的3G根本都塞爆了沒辦法上網。不過為了讓不在現場的人也可以參與,阿端還是在loomio開了討論區。
- 那時候因為沒宣傳也沒人力,討論區很冷清,每個主題回應都不超過5則。
- 後來佔領完以後,行政院為了回應佔領的訴求,開了一個經貿國是會議,裡面有開放一小部分給網路參與,網路參與的部分後來是中研院資訊所執行,所以還蠻先進的,
- 他們有開hackfoldr
- 第一階段發散收集意見的時候,有在google moderator開討論
- 第二階段收斂的時候,是在loomio開討論。結果參與的人也是很少,討論也是不超過6則。但是在這參與人數很少的討論中,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每個主題點進去,可以看到幾乎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各說各話,彼此之間沒有交集的。
- 看到經貿國是會議的loomio以後,我才發現說,網路審議不是在某個平台上開討論區就好了,還要有人扮演橋樑或翻譯米糕的角色,把大家拉到同一個平行宇宙裡面討論,這樣最後才可能產生共識,不然不管用什麼平台討論,最後都不會有結果。
- 當時我有把一些觀察寫在動民主的g+社團,說網路審議的關鍵不在工具,在主持人
- 後來就想說,要做網路審議的話,我應該要去瞭解這些主持人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剛好那時候NGO有在辦一系列的草根論壇,有主持人培訓,就過去看看
- 一開始是ipa跟isabel想說要在g0v辦一個草根論壇,我們就去找憲動盟的秘書長討論籌備的事情,結果一討論發現,他們其實之前已經辦了很多場草根論壇,只是因為資料沒有放上網,所以大部分人都不太知道。當下ipa就覺得說,同樣是去收集動民主的use case,與其再多辦一場沒什麼人知道的草根論壇,不如去幫憲動盟做open data,幫他們把資料放上網。那誰要跳坑去幫憲動盟做open data呢?當然是腦波最弱的人去,所以就是我去...
- 當時的hackpad網址在投影片,也是有興趣可以點
- 總之為了收集動民主use case加上幫憲動盟做open data,去年12月開始我每個禮拜撥一天去憲動盟跟仲庭和家華協作,幾個月下來有一些初步的成果,
- 這是憲動盟野生官網,我們有討論出一個審議記錄的呈現方式,還有對應的結構化資料格式跟SOP,是不管什麼類型的審議都可以採用的
- 從去年12月到今年5月跟仲庭和家華協作的期間,我們也有找出一些關於網路審議的大方向
- 首先是對審議這件事情來說,網路跟實體各有各的適合的地方,比方說發散收集意見或宣傳的時候適合用網路,收斂成共識或決議的時候適合用實體,兩種管道應該是看情況搭配使用,而不是硬要把審議這件事情整個搬到網路上。
- 其次是對審議來說,有幾件事情是網路比較難做到的,第一是確保大家從頭到尾參與整個過程,而不是每個人都來插花一下,問重複的問題,這樣就會一直鬼打牆。第二個網路難做到的事情是在聽不懂的時候即時釐清發言內容,或者岔題的時候馬上拉回來,而不是等到歪樓以後整個收不回來。第三是審議的重點不是全民參與,而是利害關係人要參與,但很多重大爭議事件的利害關係人,都是沒有上網能力的人。
- 再來是網路審議工具的TA,不是偶爾參加一兩場審議的鄉民,而是一年規劃N場審議的主持人團隊,要開發審議工具的話,應該以第一線審議團隊的需求為主。
- 至於第一線的審議團隊可能會有哪些需求呢?去年g0v summit的時候,家華有把人類世界中已知的審議操作方式列出來,大概有60種,60種審議方式就會有60種scenario,即使是同一種審議方式,也會因為來參加的人不同而有調整,所以說,世界上不可能有一套網路工具可以符合所有的審議需求,比較實際的做法,是規劃每一場審議的時候,看情況選擇適合的工具。而身為資訊人能做的,就是協助這些第一線的審議團隊挑選適合的工具,或者在必要的時候幫他們組合起來。
-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放棄開發網路審議系統,因為接下來需要的東西已經不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接下來需要的是有全端工程師去進入審議團隊裡面,跟他們一起工作。
- 以上就是我看到的網路審議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要跟實體審議緊密結合在一起。
- 其實網路跟實體審議結合的做法,早在動民主這個專案出現之前,家華他們就有嘗試過,大前年的時候台大政治系跟泛科學合辦一場「健康與醫療資料的加值應用」公民論壇,當時家華他們處理實體,泛科學處理網路
- 這是當時的url也是有興趣的點進去看
- 當時因為時程很趕,實體跟網路沒整合的很好,不過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 另一個網路跟實體結合的例子,是去年12月來自行政院的蔡小姐在g0v黑客松提案,au他們跳坑做vtaiwan,也是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
- 這是我家第三隻貓,叫做甜不辣
- 這是草蝦跟甜不辣
Part 4
- 去年因為動民主的關係,跟高村長一起去行政院被諮詢,那時候行政院的蔡小姐問說,到底要怎樣在網路上收集到有價值的意見?
- 我們知道網路討論通常都會發展成兩種狀況,一個是太發散沒有共識,一個是太取暖沒有多元意見。
- 現在經過一年以後,我終於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就是人類討論事情的時候,要處理兩個獨立的問題,一個是超展開沒共識,一個是資訊不透明。超展開的部分要用審議也就是政治學的手段去處理,資訊不透明的部分要用網路工具去處理,兩個問題同時處理,才會有效果。
- 審議的部分就交給家華他們,至於網路的部分呢,我有把目前看到過的資訊工具列在投影片裡面,前面兩張通用平台指的是可以獨立運作的小工具,
- 後面專用平台指的是為某個單位特別量身定做,或者已經把工具組裝好的成品。
- 今天的結論就是,如果你是全端工程師,你想讓這些資訊工具在台灣的審議民主發揮作用的話,請去找家華,家華是公民憲政會議的發起人,每年規劃很多場審議,現在在很多政府單位當顧問或委員,因為我不方便把別人的個資放到投影片上,請大家自行在facebook搜尋呂家華,台大政治系的那位。
- 之後如果有什麼新的資訊,也歡迎補充到動民主的hackfoldr裡面。
-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那我們回到豬血糕,嗯我的意思是說,回到我們的量表
- 最右邊是今年的我,比去年多出了審議的domain knowledge以後,野心變得更小了,一開始是想解決人類代議民主的問題,現在想說可以來coscup跟大家分享就好了,這中間,我覺得有一些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第一個就是
- 人越外行,夢想越大
- 第二個就是,當初做動民主的時候,真的一點都不懂審議,是連自己都不懂的那種不懂
- 但是不懂的時候也不能怎麼辦,就是要動手去做,要不是走過這麼多冤枉路,我現在也不會發現以前的自己不懂
- 最後就是,如果你跟以前的我一樣覺得有滿腔雄心壯志,要來拯救人類的話,那一定要趕快動手做事,因為等發現自己不是天才的時候,就會懶得做事了,跟我現在一樣...
- 兩年的時間真的好快呀!你看草蝦都長大了
- 那我今天就講到這邊,謝謝大家,有沒有人要問我問題
本文授權:CC BY 4.0 / ETBlu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