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的 Windows 7 一直暈倒,所以想要把 C 槽的 Windows 重灌。問題出現了,重灌 Windows 的話,這個安裝在 Windows 內的 Wubi - Ubuntu 是否可以保留呢?Google 過後,答案是:不行!(天啊!)
這就是「偽.雙系統」的可憐宿命,由於 Wubi 是讓 Ubuntu 以寄生的方式,存活在 Windows 之中,所以,一旦 Windows 宿主掛掉重灌,內部的 Wubi - Ubuntu 也會隨之消逝。我說,Windows 那麼容易當機,裡面的 Ubuntu 卻又那麼健康,健康的 Ubuntu 要隨著暈倒的 Windows 一起重灌,這樣一點道理都沒有啊。
於是,菜鳥我只好認真研究「真.雙系統」的安裝方式,從 Ubuntu 官網的外部連結中,看到了這個步驟非常詳細、抓圖非常完整的英文教學:Illustrated Dual Boot Site
按照網站上的步驟,我順利的完成磁碟分割、系統安裝的動作。以下步驟,部分翻譯自那個網站,部份是我自己的經驗談。我這邊只放文字內容,螢幕抓圖的部份,請讀者打開該站的網頁,一邊對照著看喔。
步驟 0. 下載 Ubuntu。
原文:http://members.iinet.net.au/~herman546/p17.html- 下載 Ubuntu 安裝光碟的 iso 檔案。
桌機版的下載網址:http://www.ubuntu.com/desktop/get-ubuntu/download 這個下載頁面是英文的,但是抓回來的安裝檔案,一律是多國語言,所以,安裝中文版本的 Ubuntu ,並不需要特地跑去中文版的網頁下載。
我選擇的版本是 10.04.1 LTS (long term support) 版,而不是最新的 10.10 版。因為我比較膽小,向來不太喜歡當白老鼠。 - 檢查 iso 檔案的完整性。(略過)
這個步驟我略過了,畢竟下載那麼多次,還沒有哪次是檔案出錯的。不過,如果你的網路品質不佳,下載過程中,網路連線時常斷斷續續的話,也許真的會影響到 iso 檔案的完整性也說不定。 - 將 iso 檔案燒錄成 CD。
這個功能,一般的燒錄軟體都有,就不詳細解釋啦。
步驟 1. 安裝前的準備。
雖然原文中,這些內容是寫在步驟 4 ,但是實際上操作的順序,應該要緊接在步驟 0 之後才對。原文:http://members.iinet.net.au/~herman546/p17.html- 檢查磁碟空間。
硬碟至少要能夠騰出額外的 10GB 給 Ubuntu 使用。其實,現在的硬碟都很大,空間應該綽綽有餘。 - 備份檔案。
理論上,安裝後並不會動到原本的檔案,不過保險起見,還是要備份一下。除了備份之外,另外要注意的還有幾件事情:- 確認手上有原本 Windows 的安裝光碟、印表機等設備的驅動程式,萬一不幸把 Windows 搞爛時可以重灌。
以我來說,我的桌機是 Acer 的 Windows Vista -> Windows 7 免費升級專案,所以手上自然也有 Windows 7 的安裝光碟。我已經把光碟以 iso 檔的格式,複製到自己的硬碟上,以防萬一。Adobe CS4 也是先將原廠光碟複製成 iso 儲存起來。
而驅動程式的安裝檔,則是平時就按照類別,儲存在 D 槽中,隨時用 WD Anywhere Backup 備份軟體,備份到 WD 的外接式硬碟上。硬體的驅動程式,只要連上網路多半都能隨時取得,所以,這部份是最不需要擔心的。 - 確認自己有能力將電腦恢復原狀。
安裝雙系統的過程中,會有磁碟分割的步驟,萬一分神手賤的話,是有可能搞爛電腦的,也許是砍了 Windows,也許是砍了 D 槽資料,不曉得。所以,如果自己沒有把握可以處理慘劇,身邊也沒有重灌達人可以幫忙的話,建議等到電腦技能提昇之後,再進行雙系統的安裝。
以我來說,我一直都留著舊的桌機,當作備用的繪圖工作站,另外,也已經在小筆電上裝好 Ubuntu,當作日常文書上網的環境,因此,即使搞爛了,也不會影響到原本的生活,所以就很大膽的放手去做。
- 確認手上有原本 Windows 的安裝光碟、印表機等設備的驅動程式,萬一不幸把 Windows 搞爛時可以重灌。
- 掃描磁碟與清理檔案碎片。(略過)
因為我的 Windows 7 才剛重灌,應該不會有什麼檔案碎片的問題,我就直接略過這個步驟。不過,如果你的 Windows 已經使用好一陣子,還是建議花點時間,先把磁碟掃描過一遍。掃描方式:(參考http://www.w7forums.com/use-chkdsk-check-disk-t448.html)
Windows 鍵叫出系統選單 > 電腦 > C 槽上按右鍵叫出選單 > 內容 > 工具(分頁) > 檢查錯誤區塊的「立即檢查」按鈕。
在 Windows 執行時無法進行磁碟檢查,所以,她會要求排定在下次開機的時候執行磁碟檢查。 - 其他。(略過)
剩下的步驟像是製作開機光碟啦,備份 MBR 啦,檢查網路連線啦,檢查硬體啦,其實都是一些以防萬一的動作,跟安裝雙系統沒什麼直接的關係,所以這些步驟我都略過了。 - 進行磁碟分割。
我是直接用 Windows 7 裡面的磁碟管理程式,幫 C 槽做分割,以便清出空位給 Ubuntu。原文:http://www.howtogeek.com/howto/windows-vista/resize-a-partition-for-free-in-windows-vista/
我的步驟:
- Windows 鍵叫出系統選單 > 輸入「電腦」 > 選「電腦管理」 > 選「磁碟管理」後稍等一下。
- 在 C: 上面按右鍵,選「壓縮磁碟區 (H) ...」後稍等一下。
- 要壓縮的空間大小調到最大值。
以我來說, C 槽頂多只能壓縮 124 GB,壓縮完變成 334 GB,即使,實際上只使用了 180 GB ,還是沒辦法變得比 334 更小。這是因為在磁碟中,有些檔案是無法挪動位置的,所以,磁碟壓縮的範圍,也不能超過這些無法移位的檔案的位置。 - 按下「壓縮」後,稍等一下,就會在原本 C 槽的後半段,出現一塊閒置的分割區。
- 用紙筆記下磁碟分割結果。
等一下安裝 Ubuntu 時,會要我們選擇分割區,到時候,由於硬碟被切成好幾塊,很容易搞混,因此,先用紙筆記錄下來,比較保險。以我為例,我的硬碟分割區,從頭開始是:
15GB (隱藏,系統還原用)
334GB (C 槽,Windows 7 作業系統)
124GB (閒置,剛才從 C 槽分離出來的)
458GB (D 槽)
抄好後,就可以接著做步驟 2。
對了,如果不知道電腦的記憶體 RAM 是多大的話,趁現在到 控制台 > 系統及安全性 > 系統 > 檢視 RAM 大小及處理器速度 查一查,然後,一樣用紙筆記下來,等一下切割磁碟的時候也會用到。以我來說,我的記憶體大小是 9GB(一般通常是 2GB 到 4GB)。
步驟 2. 從 Ubuntu 光碟開機。
原文:http://members.iinet.net.au/~herman546/p1.html- 放入光碟片。
把剛才燒錄好的 Ubuntu CD 放入桌機的光碟機中,然後,讓電腦重新開機。 - 進入 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重新開機時,按下 F2、F1、Del 或 F10,每家主機板的按鍵可能不太一樣。以我來說,我的桌機開機時會出現 ACER logo 畫面,畫面的左下角寫「DEL: Enter Setup F12: Boot Menu」,此時按下 DEL 鍵,就會進入醜醜的藍色底的 BIOS 選單中。 - 修改開機順序。
在 Advanced BIOS Features 內,可以看到 1st Boot Device、2nd Boot Device 等。依照畫面上的指示,把 CD ROM 光碟機設定成第一優先的開機裝置 1st Boot Device。 - 儲存 BIOS 設定。
設定完開機順序後,依照畫面指示,儲存 BIOS 設定。以我來說是按 F10。此時,會跳出一個小視窗「Save and Exit?」直接按 Enter 代表 [OK]。接著電腦就會採用新的 BIOS 設定,自動重新開機。
這次重新開機,將會以光碟機中的 Ubuntu CD 開機。
步驟 3. 安裝 Ubuntu 為第二作業系統。
安裝的方式分為三種:A. 將雙系統安裝在兩顆不同的硬碟上。
B. 將雙系統安裝在同一顆硬碟上。
C. 將雙系統安裝在同一顆硬碟上,並且使用 Gnome Partition Editor 分割磁碟。
我採用的方式是 B 。原文:http://members.iinet.net.au/~herman546/p23.html
另,在電腦不難部落格上,有完整的中文步驟圖解,非常清楚詳細,請打開來一邊對照著看。網址: http://pcnoproblem.twbbs.org/ubuntu-10-04-install/
- 試用 Ubuntu ,或安裝 Ubuntu。
開機後,會載入光碟的內容,出現 Ubuntu 的安裝畫面,有試用和安裝兩個選項。當然是選擇安裝。可以順便在這裡選擇安裝哪種語言的 Ubuntu。 - 一堆選項。
時區選亞洲台灣,鍵盤排列方式用預設的 USA。 - 準備磁碟空間 Allocate drive space 。
選擇「手動指定分割區(進階)」這個選項。 - 選擇分割區。
畫面中,列出了硬碟上的所有分割區,以我來說,我的硬碟是:
/dev/sda1 15GB
/dev/sda2 ntfs 334GB
free space 124GB
/dev/sda4 ntfs 458GB
光看這些外星文,實在很難分辨到底哪一槽是哪一槽,萬一不小心選錯,那可就糟糕了。此時,剛才用紙筆抄錄下來的硬碟分割表,就派上用場了。把紙上的分割表,和螢幕上的分割畫面,兩相對照,於是,確定第三個 124GB 的分割區,正是我準備要拿來安裝 Ubuntu 的磁碟分割區。 - 切割磁碟區。
選擇即將安裝 Ubuntu 的可用空間 free space,按下「加入 add ...」會跳出一個「建立新磁碟分割 create a new partition」的小視窗。視窗中有幾個項目: - 新分割區的類型:
可以是 primary 也可以是 logical,差別在於,同一顆硬碟上頂多只能有 4 個 primary,但卻可以有無限個 logical。如果怕 primary 不夠用,可以把這個分割區設定為 logical。 - 分割區的大小:
預設是可用空間的全部容量,單位是 MB。把這個預設數字,減去電腦的記憶體 RAM 的容量,就是這個 Ubuntu 系統分割區應該有的大小。比方說:
分割區預設的容量 = 309301 MB
電腦的記憶體容量 = 2GB = 2048 MB,約莫等於 2000 MB
分割區應有的容量 = 309301 MB - 2000 MB
= 307301 MB
這個剩下的 2000 MB ,是等一下要留給 swap 置換分割區的,在 Ubuntu 環境底下,當記憶體不夠用時,會把資料暫存在 swap 分割區內,跟 Windows 裡的分頁檔是一樣的意思。一般說法, swap 要跟記憶體容量差不多大,也有人說要是記憶體容量的兩倍,總之,如果硬碟夠大的話,把 swap 設定大一點也無妨。
以我來說,我把 swap 設定成跟記憶體差不多大的 9GB。也就是說,在這個步驟裡,我是把預設容量扣掉 9216 MB,做為 Ubuntu 系統分割區。 - 新分割區的位置:
(位於可用空間的)開始位置。 - 用途:
Ext4日誌式檔案系統。據說是蠻不賴的一種檔案系統。 - 掛載點:
「/」 把這個分割區設定為 Ubuntu 系統的根目錄。 - 按「確定」。
- 磁碟分割區列表中,會多出一個分割區,以我來說,像這樣:
/dev/sda1 15GB
/dev/sda2 ntfs 334GB
/dev/sda5 ext4 115GB
free space 9GB
/dev/sda4 ntfs 458GB
其中 sda5 就是我剛才新增的,即將要安裝 Ubuntu 的分割區。接下來,在可用空間 free space 上面再次按「加入 add ...」:
- 分割區的類型:logical。
- 分割區的大小:預設大小,也就是所有可用空間的大小。
- 分割區的位置:開始位置。
- 用途:swap 置換空間。
- 掛載點:無。
- 按「確定」。
/dev/sda1 15GB
/dev/sda2 ntfs 334GB
/dev/sda5 ext4 115GB
/dev/sda6 swap 9GB
/dev/sda4 ntfs 458GB
到這邊,硬碟分割的設定就完成了。按「向前」繼續。 - 設定使用者名稱與登入方式等。
- 按「安裝」。接下來就一邊看系統介紹,一邊等待。
- 安裝完成,按「現在重新啟動電腦」。
重開機之後,會看到一個 GRUB 2 開機選單,選單的預設選項是 Ubuntu。什麼都不做的話,十秒鐘之後就會就會採用預設的開機選項,進入我們剛安裝好的 Ubuntu 10.04.1 之中。
日後,如果想要進入 Windows,只要在這個開機選單中選擇 Windows 即可。
步驟 4. 硬體驅動。
我的週邊硬體有:- USB 鍵盤、滑鼠:不需要驅動程式。
- HP 雷射印表機:據說內建驅動程式,但我還沒測試。
- Wacom 數位板:內建驅動程式。
- Ipevo TR-10 Skype 話機:內建驅動程式。
- Sony Ericsson 手機:Wammu http://wammu.eu/phones/ 。
- D-Link USB 無線網卡,型號是 DWA-140,使用的晶片是 Ralink rt2870:內建驅動程式,但有兩組會相互衝突,要手動擋掉其中一組。步驟:
- 應用程式 > 附屬應用程式 > 終端機 Terminal。
- 輸入 lsmod ,然後按 enter 。
- 檢查是否同時出現 rt2800usb 跟 rt2870sta 。以我來說,當然是有。
- 輸入 sudo gedit /etc/modprobe.d/blacklist.conf ,這個指令會要求你輸入使用者密碼,然後在文字編輯器裡,打開一份設定檔。
- 在設定檔中,加入一行:blacklist rt2800usb,儲存後關閉檔案。
- 下次開機時 D-Link DWA-140 USB 無線網卡即可正常運作。
步驟 5. 設定 Ubuntu One 同步帳號。
- 點選桌面右上角的 [ 使用者名稱 ]。
會看到一個選單。 - 按最底下 Ubuntu One 。
會跑出設定的視窗。 - 按 [ 管理帳號 ]。
會打開 Firefox 連到 Ubuntu One 的登入/註冊網頁,登入後,就可以把目前這台電腦設定成同步的對象。
步驟 6. 安裝應用程式。
已經內建的常用軟體有:- chewing 新酷音輸入法。
- OpenOffice 文書軟體。
- F-Spot 相片管理軟體。
- Firefox 網路瀏覽器。
- Pidgin 即時訊息軟體。
可以整合 msn / facebook / yahoo 等多種帳號。舊版的 Pidgin,會出現 SSL 憑證的錯誤訊息,要到官網去下載新版 http://www.pidgin.im/download/ubuntu/ - GIMP 點陣繪圖軟體。
開源碼界的 Photoshop。 - Chromium 網路瀏覽器。
Ubuntu 版的 Google Chrome。 - Dropbox 雲端儲存與分享。
要搭配 Dropbox 帳號。 - Virtualbox 虛擬機器。
- Google Shortcuts。
- Firefox Sync。
- Shareaholic。
- Google Dictionary (by Google)
- RSS Subscription Extension (by Google)
- Share
- Auto HD for YouTube
步驟 7. 安裝開發工具。
系統 > 管理 > Synaptic 套件管理程式,輸入密碼後開啟。- git-core
- python
- ruby
- rails
- redmine
步驟 8. 自訂快速鍵、自訂外觀。
系統 > 外觀。系統 > 鍵盤快速鍵。
以我來說,我的鍵盤快速建設定如下:
自訂捷徑鍵的指令設定,分別是 gedit,f-spot,virtualbox,一般來說,程式名稱全部轉成小寫,就是打開該程式的指令名稱。
步驟 9. 調整面板,換桌布,有的沒的。
我自己是把下方的面板,位置改到右邊,遇到很常用的程式,就慢慢一個一個加到右面板上。視窗切換和工作區切換,則是移到上面板去。Ubuntu 的面板配置很靈活,幾乎可以隨心所欲的擺弄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步驟 10. 確定 Windows 還健在。
不放心的話,再重新開機一次,在開機選單中選擇 Windows ,試試看是否能夠順利進去吧!理論上是 ok 的。
最後,我的硬碟在 Windows 中,看起來是這樣:
以上,就是我在桌機上安裝 Ubuntu - Windows 「真.雙系統」的過程。操作過之後,深深覺得安裝雙系統一點也不難,只是,磁碟分割的部份很可怕,怕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恐怖的災難。不過,只要小心謹慎,災難其實也沒有那麼容易降臨的啦。
有漏掉什麼麻煩指正喔! ^_^
我linux只知道皮毛,但是看過非常多文章,另外還會建議把 /home 等等特殊目錄,與根目錄 / 分別指定到不同的邏輯磁碟,這樣將來甚至 linux 重灌,資料也都還在。
回覆刪除至於磁碟分割,一般交給 ubuntu 裡面的 gparted 處理就好,它已經非常成熟了。
其實將來如果不幸,windows 掛了又得重灌,那麼 ubuntu 開機選單又會不見,但至少用 ubuntu 開機片,就可以把問題修復 grub,恢復成可以雙開機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