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公民日記:思想的價格

好像今年都一直在想這些事 :Q 從五月講完 Blulu Gamma...

二戰後盟軍代管當局對台灣民間知識份子的大規模屠殺,以及隨之而來的長期恐怖殖民統治和填鴨洗腦教育,似乎對台灣公民社會的基礎思辨能力造成很大的傷害。缺乏基礎思辨能力的一系列症狀,包括:重理輕文、重硬輕軟、重代工不重品牌、重執行不重分析、重表面不重內涵、重經濟不重文化… 其實都圍繞著同樣的概念,只對看得見摸得著吃得到、具體的東西有感。

當然,人類原本就是對具體的東西比較有感,但以一個算是現代化的、採用民主制度的、且高等教育又如此普及的國家來說,大家對抽象事物,尤其是政治相關的抽象事物,洞察力似乎是偏低的。當然這也可能是我自己取樣的問題,畢竟我是理組出身,總之,在我個人過去接觸的環境中,對政治的抽象思辨是不太流行的。

出處

這方面的念頭一直累積到現在,趁著 新的 yet another 跨界圖表 製作中、亂入共同作者的口試而受到口委們啟發的時刻,來整理一下這段時間的思緒好了。

思想的價值


雖然近代的台灣產業多半是代工起家,但最近幾年「軟實力」也算是蠻常聽見的 buzzword,所以說思想有價值,應該沒什麼人會反對吧。

有價值的意思是被人類認定為有用,不管是精神上的有用,或是物理上的有用。然而,就像不是所有的程式碼都有價值,世界上也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有價值。

程式碼的價值,有電腦幫我們做第一層的篩選,無法 compile、或者跑了不會動,就知道明顯品質不佳、用處不大、價值不高。但思想的價值,沒有客觀的工具可以幫我們做基礎篩選,只能靠自己的知識判斷。

這在資訊科學跟社會科學之間,形成一個根本差異。因為有客觀工具,所以資訊麻瓜也能判斷程式碼的基本品質,不管是不是寫得很髒,但至少一定會動。社會科學的麻瓜就慘了,再荒誕的思想都可能出現在論述市場上,甚至擁有為數不小的支持者,要分辨它們的品質,只能靠自己累積專業知識、培養思辨能力。

思想有價值,但找出有價值的思想如海底撈針,隨手一撈,大部分的時候會撈到垃圾。

那要怎麼避免撈到垃圾呢?身為無辨別能力的外行人,就只能靠口碑了。比如我這種社科麻瓜想瞭解政治領域的思想,就只能先 follow 一些看起來好像可以理解、聽起來好像有道理、感覺上好像很多人認同的網路意見,然後沿著他們轉發的內容一路追蹤上去。

剛開始免不了吸收到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就像美學素養一樣,不斷比較篩選後,品味還是可以慢慢提升。前陣子整理荒廢已久的 rss,發現以前的自己 follow 了一堆現在認為是垃圾等級的內容,不禁有感而發:

仔細想想,這就是公民思想建立的過程吧?剛開始腦袋空空,只要別人表現出自信就覺得厲害,這階段也最愛拜神。知識樹長出來後,漸漸能分辨有價值的資訊跟裝懂的鬼扯,品味每提高一層,拜的神就倒一尊。對社會運作有定見後,看到任何人裝神弄鬼,就都只剩下白眼了。到這裡才算是合格的國家老闆吧?

原推文

從價值到價格


從人們心目中的價值,轉換成市場上的價格,需要一連串的工序以及諸多條件,且並不總是能成功。不管是以金錢為貨幣的產品市場,或者是以認同為貨幣的論述市場,都要等到價值被人看見之後,才有轉換成價格的機會。

什麼時候思想的價值會被看見呢?有人發現它「有用」的時候。

最近兩三年交友圈有些變化,多了幾位以前避之唯恐不及的嘴砲型人。老實說,我對這幾位的第一印象都蠻差的,覺得他們囉唆得要命,沒什麼個人魅力,又看不到實際作品... 直到某些專案中需要思考政治局勢、在大方向上產生疑惑時,這幾位嘴砲提出了許多令我茅塞頓開的見解。

刮目相看之餘、為了之前的看輕暗自抱歉之外,也感到可惜。如果沒有同時搭配成名的企圖心以及強大的自我包裝能力,這些有價值的思想、良好的洞察力,通常不會被看見。

於是,抱著一種贖罪的心態,八月時跑去做了提案闖天關這專案...

也許,在軟體開發實做的世界裡,大部分的時候,talk is cheap;但在論述思辨倡議的世界裡,大部分的時候,talk is valuable。

思想,是有價值的。

但很現實的是,如果價值沒被看見,就不會產生影響力。那要怎麼讓思想的價值被看見呢?我目前想得到也做得到的,就是當翻譯機,把議題工作者的思想,轉換成對外行人來說容易吸收理解的形式。翻譯家華的思想後,產生了 Blulu ,翻譯 whisky 的思想後,產生了《司改國是 2017 - 提案闖天關》以及這篇實驗心得文。

如果說水桶的容量取決於最短的木片,那麼,在這波公民運動的資訊化浪潮中,基礎思辨與資訊技術的整合,或許正是那根最短的木片吧?

出處

鞭長可及的範圍,水桶最短的木片


上一篇日記 合起來看,目前我自己感受到的公民運動的瓶頸,有兩個方向。一是體制外,需要製作與傳播大量的科普知識,提升老闆們經營國家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公民素養。二是體制內,需要在已經上 production 的各種環環相扣的政府制度束縛中,不斷撐出能容納改變的小小空間。

不論哪個方向,都很苦力。畢竟...

做內容就是苦力,凡是苦力的都會成為瓶頸。
做資料就是苦力,凡是苦力的都會成為瓶頸。
整合流程就是苦力,凡是苦力的都會成為瓶頸。
跨界溝通就是苦力,凡是苦力的都會成為瓶頸。

原推文

身為一個耐不住苦力、扛不起重擔的草莓阿宅,能做的事情,除了默默替前線戰鬥的勇者們加油集氣之外,大概就是利用業餘時間,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想辦法做一些能對他們有幫助的事。

前幾天跟龜覓說,雖然從社群畢業了,卻還不知道下一間學校會唸哪裡。但我想,至少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科普知識的轉譯、或者體制內的流程改良,對我來說都不會是單打獨鬥的任務,必須去跟隨那些在第一線努力的人,成為他們的後援。

希望接下來的階段裡,我的寫作與圖解技能,能讓這些苦力瓶頸被更多人看見與重視,讓更多人願意把資源投注在這些地方。

結語


運動歸運動,身為無業一年半的米蟲,目前還是以工作為第一優先就是了。最近接二連三被接案,找工作的時間又往後推,要等明年三月初案子結完才行了。揪竟本魯能不能順利脫離啃老公族的身份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